——访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杨绍品
记者杜芳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天然橡胶消费第一大国。近几年天然橡胶价格波动频繁,特别是今年以来胶价的大幅下跌,挫伤了胶农生产积极性,部分胶园出现胶工流失、生产投入不足等现象。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杨绍品。
记者:最近,天然橡胶市场变化引人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状况。
杨绍品:经过60多年开发建设,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取得巨大成就,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橡胶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了适合我国区域环境、具有自己特色的天然橡胶栽培技术体系,天然橡胶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具体数字来看,我国天然橡胶规模化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451.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1695.88万亩,干胶产量由9.5万吨增长到80.22万吨,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3位和第6位。
记者: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杨绍品: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制约。我国热区面积仅48万平方公里,适合橡胶树生长的区域更加有限,我国适宜植胶的土地面积约1500万亩,到2012年,全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1695.88万亩。我国是非传统植胶区,冬春常有低温干旱灾害,夏秋又常遇台风,自然灾害以及白粉病、炭疽病等较为严重。
其次,科研育种工作进展缓慢。橡胶树是多年生作物,常规育种周期长,影响了胶园更新换代速度和良种覆盖率的提升。再次,劳动力资源紧缺。天然橡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劳动力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市场风险加大。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振荡幅度加大、频率加快,影响了胶农持续增收。价格暴涨时,部分产区砍掉其他经济作物大量改种橡胶树。然而天然橡胶非生产期长,加上割胶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当价格暴跌时,又会出现疏于抚管、胶树割胶年限缩短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