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沪胶指数统计11月份,沪胶合计上涨3410元,涨幅23.85%,创下5年来最大单月涨幅。价格一举突破了我们前期预设的17500元/吨第一目标位。沪胶指数直接摸高至19430元/吨,而价格短期的快速上冲,也积累的大量的多头获利盘,同时技术指标也出现了短暂的背离。致使沪胶上周出现了约2000点的快速回落。而这种快速的回撤我们认为是正常的技术调整,并不影响上涨趋势行情的发展。因为在其背后有着基本面数据持续的向好的支撑。接下来我们将对近期基本面数据的变化及技术指标的走势做如下分析:
首先,2016年1-10月ANRPC成员国天然橡胶产量907.2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中国产量下滑7%。停割期临近, 加之拉尼娜天气影响,泰国等国家四季度降雨偏多,影响割胶进度,16年天然橡胶产量增速放缓已经基本确定。这也是天胶连续三年的增速放缓。
其次,截至11月30日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共计10.02万吨,较中旬增加0.93万吨,增幅约9.28%。其中天然橡胶6.78万吨,较中旬增1.24万吨;合成橡胶2.73万吨,降0.31万吨;复合橡胶维持0.51万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1月25日交易所的库存数据显示,周库存大幅减少了128692吨。当然这与老胶无法参与1月交割有很大关联。但市场去库存速度加快是事实发生着的。
在其次,在需求上面轮胎行业开工率也持续上升,截至11月中旬,中国全钢胎开工率上升至69.98%,半钢胎开工率回升至73.63%,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好转,下游轮胎销量有望持续超预期:天然橡胶下游需求70%是轮胎行业。11月重卡销售或创同期历史新高,行业监测数据显示,陕重汽11月的产量将突破1.3万辆,按照陕重汽的市场份额推算,预计11月重卡销量有望达到8.7-9万辆,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接近90%。
然后,上周OPEC在8年来的首次减产旨在让全球庞大的石油库存回到正常水平,上周WTI期货累计上涨12.2%,为2009年1月2日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原油的大幅上涨必然会传到到合成胶的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推升橡胶价格的上涨,加之人民币贬值,抬高进口成本,我国天然橡胶60%-70%以上依靠进口,下游轮胎主要用于出口。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一方面提高了天然橡胶进口成本,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外采购中国出口轮胎的需求。
最后综上所述,橡胶供给增速放缓,而占天胶消费70%的轮胎行业正在快速复苏,靓丽的重卡销售数据以及原油减产协议等多种利好的刺激下,我们预计天胶的上涨行情仍将延续,即使在过去的一个月已经涨幅高达34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