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橡胶工业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但离橡胶强国仍然有不小距离。其中,质量上的差距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除质量管理上精益求精之外,产品的升级换代、向高端产业迈进,将是我国实现橡胶强国梦的基础。
质量即生命,发展要远瞻
橡胶产品是安全性要求高、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而且质量变化因素多、难以掌握控制。加之手工操作多,受气候条件变化、人和设备工艺的影响程度特别大,任何细小环节都有可能对质量性能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导致产品性能的差异性非常大。原化工部橡胶司副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清溪回顾我国橡胶工业百年发展史时表示,质量不稳、产品低劣曾是橡胶工业历史上难以治愈的顽症,绝大部分企业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由此使企业走上破产倒闭道路的也不乏其例。因此,发展橡胶工业,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时刻警惕,把质量放在首位,下决心加强、改善、提高,杜绝粗制滥造。
他指出,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推动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工厂建设是实现橡胶强国的重要途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是工业强国的综合体现,是目前中国橡胶行业与美、日、法、德等橡胶强国之间的一大明显差距。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就要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具,提高自动化水平,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相结合。
轮胎|管理须重视,绿色是方向
近年来,基于人民币汇率提升、原材料价格走高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加之欧盟率先开始提高产品质量标准,中国轮胎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然不再。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认为,中国轮胎行业已经不能再重复过去凭借价格争取市场的老路,而是要向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产品质量优中求优的方向转变,通过优质产品而非低廉价格争取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总在低端混,早晚要出局。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爆出的锦湖轮胎质量事件引发业内极大反思,给行业质量管理敲响了警钟。这是自2004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出现的首起轮胎召回事件。在当年举行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年会上,时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指出,天津锦湖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应在行业中推行6S等现代企业管理,将管理落到实处,减少人为因素,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他强调,轮胎行业还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如软控股份、风神轮胎等研发的轮胎全寿命管理系统,对轮胎生产实行可视化管理,可以全过程追溯轮胎每道工序的质量信息。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并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就更能保证轮胎产品的质量。
另一方面,绿色化成为轮胎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业内专家认为,世界轮胎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采用新技术配方设计生产的能满足节油、安全、低噪声以及可翻新2~3次的绿色轮胎成为世界轮胎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生产绿色轮胎不仅是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的实施,更是我国轮胎行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首家实现子午胎系列产品100%绿色制造,坚持无差别地向全球输出绿色产品,得到了国外客户的好评。同时,双钱、中策、三角、玲珑、贵轮、风神、双星、赛轮和万达宝通等企业生产的全钢胎先后被美国环保署评为绿色轮胎。
合成胶|瞄准高端,提升品质
为了满足我国橡胶产业的需求,并支持橡胶制品出口,我国在通用合成橡胶新产品、新牌号开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相继开发了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的一系列环保型牌号产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消费大国。但业内专家表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合成橡胶工业相比,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差距仍然不小。通用胶种国内都能生产,且产能过剩,但因牌号少,特种胶缺少自主技术,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端产品。2013年和2014年的合成橡胶进口量分别达到156.1万吨和152.9万吨。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文荣指出,未来行业应重点以国内合成橡胶的品质提升来扩大市场份额,以高档新品种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和市场服务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市场开拓。产品要适应下游产品升级需要,增加符合绿色轮胎需要及可提升后续产品品质的专用料;开发环保产品,实行绿色和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