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早评(2014.12.26)
> [2014-12-26]
截至12月22日,历时两轮拍卖,国储完成了2014年的收胶工作,今年总计收购12.85万吨全乳胶,虽然收储量较去年的24.37万吨相差一半,但对眼下沪胶的走势,尤其是对近月合约价格的支撑效应明显。在经过一整年的打压后,沪胶向下继续拓展空间的动能有所衰竭,表现出抵抗性的特征,加之国储的收储利好释放后,市场存在反弹的需要。不过,在供大于求、下游消费急剧收缩的大背景下,沪胶反弹过后仍将重回跌势。
下游消费萎靡不振,去库存成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轮胎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压力,自下半年开始,轮胎产销开始转弱,传统的产销旺季没有到来,反而是轮胎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临近年末,情况更加恶化,轮胎企业面临着如何去库存的难题,加上银行还贷款压力,足以抑制轮胎厂对原料的需求。据笔者了解,虽然山东地区部分中型轮胎厂的原料库存近乎为零,就连大型轮胎企业的原料库存也是维持即产即用的状态,但是相对2个月甚至更高的成品库存而言,产品销售不畅,资金链条的紧绷,这对企业的打击要比偏低的原料库存沉重得多。
而汽车行业产销数据进入四季度后也出现了拐点,经销商库存不断累积。自10月以来,汽车经销商的库存为1.48个月,扣除2月的春节因素,今年前11个月的库存创下201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经销商有1.83个月的库存,同比上升33%,而1.5个月的库存是"警戒线"。消费端的疲软状态在目前经济环境下难以根本扭转,只有下游企业完成去库存周期,进入补库周期时,胶价或能看到希望。
产胶国季节性旺产期到来,供应压力凸显
当前正值东南亚产胶国的供应季节性高峰期,不过受到政府买盘的支撑,最近泰国原料价格节节走高,加上泰国南部地区遭遇持续降雨,导致割胶不顺畅,产胶国胶价近期明显企稳走强。而随着本月底雨季的过去,泰国南部产量将会大幅增加,届时政府再出手干预挺价,恐怕也难违背供大于求的市场规律。消费大国中国的需求熄火,美金胶报价倒是开始回升,这与青岛保税区现货价格倒挂价差又有所扩大,即便是贸易商面对倒挂的价差也不会轻易出手采购船货,所以海外报价基本上就是有价无市,这样一来国内将供应压力又都踢给产胶国一方。因此,海外美金胶市场继续走高的空间几乎没有。
期现货比价仍然偏高,制约胶价上行空间
受到今年国储收胶的影响,沪胶近月1501合约明显是受到来自交国储的实盘推动所走强,而远月5月、9月合约再度形成贴水走势,这也是沪胶近期能够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换言之,如果沪胶价格持续上扬,这与10400元/吨的人民币复合胶比价将再度拉大,期现货套利资金有机会入市赚取价差。受到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合成胶开始出现明显补跌,顺丁胶已经跌破一万大关,期货市场的高比价不利于涨势延续。笔者认为,只有期现价差回归,下游企业有效去库存,那么熊市格局才有转机的希望,否则短期的反弹仍难以掩盖供应进入旺季、消费不断萎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