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沪胶期货上市以来走势,国内天胶停割季大多对应着沪胶强势周期,尽管偶有几次下跌,但幅度均不大。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12月,沪胶指数下跌幅度竟然高达7.24%。步入2014年1月后,沪胶继续增仓下行,势如破竹,阶段性的低点不断被刷新。似乎只有2000年年末2001年年初行情与当下相仿。
大跌背后原因
沪胶此轮暴跌背后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全乳胶相对于复合胶以及越南3L胶的高升水使得其库存难以消化,而收储量又不及预期,因而高库存压力制约胶价;二是轮胎厂买涨不买跌,往年热闹的年前备货行情至今未见,厂家多持观望态度,而需求疲弱又反过来打压了胶价,天胶走势陷入恶性循环中;三是偏弱的基本面使得沪胶成为对冲基金的空头配置选择,加速了沪胶的下跌。
现货市场独木难支
自去年12月中旬起,沪胶主力合约1405期价一路暴跌,而现货全乳胶价格表现坚挺,每日仅以100元/吨的跌幅缓慢跟跌,因而期现价差自1000元/吨以上回落,甚至出现现货报价大幅升水期货主力合约的格局,这在往年同期非常罕见。笔者分析,往年因停割季供应偏紧,轮胎厂等下游消费环节均会提前大量采购备货,推高了现货价格,而期货主力合约上涨幅度往往更甚。然而今年不同往年,面对汹涌的空头氛围,现货市场亦是独木难支,在沪胶破位17000元/吨关口后,全乳胶终于开始大跌,现货报价每吨跳水千元以上,贸易商到了不得不割肉砍仓、低价求售的关头。而前期轮胎厂缘于对后市的悲观情绪,迟迟不愿在年前大量备货,但如今面对贸易商的妥协让步,有可能会愿意低价吸收一部分库存。